村上春樹的名字很響亮,可是他不在我的世界裡。
因為村上先生的名字,很多人推崇,也有日本的網友希望我把『海邊的卡夫卡』看完,所以在事隔了近一個月後我才真正拿起下冊來看,我沒有看過『挪威的森林』,會看『海邊的卡夫卡』很單純的是衝著卡夫卡去看的,但是只有上冊我就沒勇氣了,我猜想,村上先生大概和我的電波不太能連接,雖然我們中間有個卡夫卡。
還沒看完,就有了心得,甚至對這本書有心得,那真是很神奇--至少對我而言。
我看過卡夫卡,也喜歡卡夫卡,那種對自己存在的許多思考我都很喜歡。『海邊的卡夫卡』裡也強調著自我與存在,但是我卻看不下去,一方面可能我的腦袋藝術細胞不夠,一方面可能是我覺得卡夫卡與村上春樹的調還是有差,帶著對卡夫卡的敬仰去看村上春樹的卡夫卡,頓時覺得卡夫卡更偉大了。
村上的卡夫卡把思考意識講得很明,而卡夫卡是偏於暗喻的,我的個性很現實派,按理說我應該會喜歡村上的手法,但奇怪的是對於哲學故事這種東西,我常喜歡讀者的自我思考發掘多於作者的解釋和標記。而看中文譯本的過程中,我也一再對於文字邊刻意加重標示的黑點感到礙眼,不曉得村上先生的原稿有沒有這些黑點?希望是沒有。
要說『海邊的卡夫卡』哪裡有趣?對我來說,大概就是大島先生吧...要說哪裡無趣?那就是每個人說話都很哲學,而不是用表現來哲學,看完就知道作者想說什麼,而不用讀者翻一百遍去思考出一百種不同的想法。
卡夫卡,還是卡夫卡就好。
「文字邊刻意加重標示的『黑點』」
回覆刪除呵呵~您覺得那些「黑點點」很礙眼是嗎?
黑點可是有「專有名詞」的,叫做「圈點」,也就是「評點」的點,國文老師不會都會在作文上打圈圈嗎?其實是一樣的,不過是提醒讀者注意罷了。
當然不一定是圈或點,也有三角形等,顏色也不限定黑色,紅橙黃綠都無所謂,不過作用大同小異~~
我也曾經跟隨潮流看村上春樹,他的小說就像甜甜圈或是蛋塔,是一種流行的產物,流行過了,下一個浪潮又來了。
卡夫卡是不是經典呢?那要看您怎麼去解讀經典,怎麼去解讀卡夫卡;如果經典可以被正確解讀,也或者卡夫卡可以被解讀。
以上
很高興看到samuel^^
回覆刪除我喜歡把很多出版書上的圈點稱為黑點,因為對我而言,評點應在讀者的心裡,而不是由出版者或作者圈點提示,會略顯刻意,所以就會顯得比較在意是否原稿中有這些「黑點」了。
卡夫卡是不是經典,端看讀者的想法,但到底何謂經典呢?或許我也不是那麼清楚,只不過對於用上了卡夫卡之名的作品,就會忍不住拿來和卡夫卡做比較,是否引用的好?是否用的讓我感覺恰當?這樣一比較下來,在我的心裡自然就有了高下,呵!